主要目标
|
序号
|
主要工作任务
|
进展情况
|
主要责任科室
|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
10
|
实施中药企业“两大一强”计划,加快传统饮片向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制造、中药生物制药等转变,培育产值超10亿元医药制造大企业6家,销售超亿元大品种10个,增强中医药科技研发能力,引进具有行业领先水准的研发平台至少1个,力争实现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500亿元。
|
一是摸排申报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涉药类企业74家,现已完成第1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其中推荐申报涉药类企业36家。二是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省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组完成。推荐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宏信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敬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亳药千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张仲景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省企业研发中心。三是根据前期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亳州市基础研究项目凝练的通知》《关于组织征集2023年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需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县区和有关主管单位共推荐基础研究项目17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38项,其中涉及中医药的中药材绿色种植、饮片精深加工、提取、有效成分分析、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数字智能化改造及大品种开发等领域研究项目24项,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并择优对新获批立项的现代中医药研发项目进行支持。
|
农社科
|
21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建强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3家以上,力争产值40亿元。
|
一是开展人工智能双招双引平台项目录入工作,新增项目21个,投资金额53.95亿元。二是开展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标杆示范场景创设申报工作,拟组织“徽牛云”大数据平台、全产线全工艺一体化智能酿造等5项应用场景项目申报。三是加快华佗中医药大模型建设,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
|
高新科
|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
44
|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业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60亿元。
|
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纳统企业共9家,1-5月,增长23.4%,增速全省靠前。
|
高新科
|
六、突出抓好科创驱动发展行动
|
74
|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
|
一是组织2024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推荐101家企业参加省审,开展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约有50家企业申报。二是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截止到目前参与评价企业573家。三是实施“两清零”行动,清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6家,完成率85.7%;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企业25家,完成率80.6%。
|
高新科
|
75
|
建强科技创新载体,培育省企业研发中心10家,争取建设安徽省现代中医药产业创新中心,积极申报安徽省中药微生物合成产业创新研究院,招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省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重组完成。拟推荐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申报省企业研发中心,正在进行审核。
|
创新科
农社科
|
76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亳州高新区、谯城经开区建设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
|
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申报工作还未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落地运行以来,扎实落实长三角科技区域协同创新,依托上海总部优质科创资源,积极开展“四个赋能”:科技服务赋能、科技金融赋能、科技人才赋能、科技项目赋能。已累计服务企业68家,挖掘企业需求34条,促成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9项。促成政府、企业科技金融意向需求达3亿多元。推荐产业化项目9个,在谈落地项目2个。组织项目交流会,产学研对接会11次。
|
创新科
|
80
|
支持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加强合作,推动高校院所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在亳设立分支机构。
|
市科技局与江南大学,亳州高新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正就设立技术转移机构进行洽谈。
|
创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