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科技局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34987449Q/202509-0000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科学技术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法治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索引号: 11341600734987449Q/202509-0000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科学技术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法治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15
发布日期: 2025-09-15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5 10:42 信息来源:亳州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方林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推动我市企业发展壮大中的作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将其列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安徽省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实现研发投入、人员、机构、专利等85%以上来自企业,并推动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亳州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政策推出《亳州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任务清单》,明确各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调度。2024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六一战略”部署和“4+6+6”产业发展需求,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融入省市联动科技创新一盘棋,聚焦强化科技在我市企业发展壮大中的作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规划布局,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2025年我市制定出台《亳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实施方案》,强化场景建设需求征集,组织场景能力对接。鼓励引导企业通过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再造传统产业生产流程与工艺技术,实现技术改造升级。古井集团建成全国首个“智酿云链全维度白酒酿造管控平台”,融合传统酿造工艺与智能化生产技术,打造酿酒“1+1”生产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古井5G全链接透明工厂新实践。2024年古井贡酒“智酿云链全维度白酒酿造管控平台”获批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标杆示范场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瞄准国内外技术创新前沿,大力发展我市“4+6+6”产业集群中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提高我市产业集群的聚集度和竞争力。轻纺服饰产业是我市新兴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2024年我局组织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安徽省高端色纺纱和智慧健康服饰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成为安徽省首批获批的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二、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对我市“4+6+6”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协同,增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2024年,我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市全年通过认定165家,总量可达45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14家,增速居全省第2位。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实现“两清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6.5%、全省第4位,全市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4.7%、居全省第1位,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18.6%、居全省第4位。

三、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4+6+6”产业,常态化开展技术需求凝练,坚持向上争取支持和市县区联动支持同向发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024年,我市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财政支持1980万元;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财政支持470万元;备案市重点研发(自筹经费)项目86项,市级兑现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资金2214万元。组织申报“两重”项目1项,预算投资5亿元。

四、筑强高能级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我市新获批认定省企业研发中心8家,市企业研发中心8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新增备案省级众创空间4家。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绩效评价获优秀等名次。目前,全市共有87家平台,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9家、市级创新平台48家。主要有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涵盖生命健康、高端绿色食品、新材料等领域。全市87家平台中,31家科技创新平台由2所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安徽省皖北良种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猪人工受精技术推广的模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被冠以“利辛模式”在全国示范推广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做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024年,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我局梳理了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0所上海、浙江、江苏三地高校共计255名国家杰青名单,并成功帮助亳州优开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东南大学柔性引进一名国家杰青,实现我市从长三角地区引进国家杰青0的突破。提前谋划,征集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分专业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帮助企业聘任一批“科技副总”赋能企业发展。截至目前,我市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学院等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引进19名教授赴我市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参加2024年企业科技人才“千人特训营”项目,面向企业,从全市共选派27名科技人才参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专题班”“人工智能专题班”和“生命健康专题班”三个专题班的培训。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5606905

 

 

                                2025630

 


Copyright©2023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781号-1
主办单位:亳州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方式:0558-5606908
  网站标识码:3416000038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