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亳州市委会: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亳州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将其列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领域。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六一战略”实施和“4+6+6”产业发展需求,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因地制宜、抓主抓重,走出了一条符合亳州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规划布局,落实国家和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2025年我市制定出台《亳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实施方案》,强化场景建设需求征集,组织场景能力对接。立足我市特色,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绿色食品、文化旅游4大优势产业,推进现代物流、康养、政务3大增长极,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具身智能2大未来机遇,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我市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药、酒、农、旅”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2024年,古井集团数字化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等9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07亿元。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实施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工程,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5年1-4月,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6.6%、6.5%、-5.7%、7.1%、23.3%、10.5%。同时,出台《亳州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围绕“6+2”细分赛道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4+6+6”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聚焦产业凝炼技术需求,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2024年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省财政支持1980万元。我市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牵头获批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获得省级资金支持1000万元,是建市以来支持资金最大的项目。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市财政支持470万元。推动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产品优势,建立技术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通过市场反馈优化技术迭代。2025年我市成功举办现代中医药人工智能场景对接会,凝练现代中医药人工智能场景机会11项,对接应用场景方案23项,其中5项正在推进合作。古井贡酒“智酿云链-全维度白酒酿造管控平台”获批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标杆示范场景。
三、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支持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助力协和成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重组,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安徽省高端色纺纱和智慧健康服饰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首批组建。新获批认定省企业研发中心8家,市企业研发中心8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新增备案省级众创空间4家。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绩效评价获优秀等次。2025年,中药材(中药)安全分析与检测平台、药明康德(亳州)临床开发基地暨亳州高新医药科创基地获省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资金支持。
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出台《亳州市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强与统计、工信、税务等部门联动工作,分批次、分行业、分县区开展业务培训。2024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19.4亿元,增速19.1%,居全省第2位。全市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1%、居全省第1位,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18.4%、居全省第4位。《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重大规划,均提出政校企产教融合发展目标任务要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产学研合作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企业吸纳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1%。翰联色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工艺优化研究。繁枫真空科技自主研发轻量化真空镀锌板生产技术国际领先,正在推进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钢研合作共建多模态激光应用实验室、特种钢材表面处理实验室。
五、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亳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亳州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引才政策,巩固政策支撑。梳理浙江大学等沪苏浙20余家高校院所共计255名国家杰青名单,帮助亳州优开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东南大学柔性引进一名国家杰青,实现亳州从长三角地区引进国家杰青零的突破。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5名教授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推荐22人参加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人才系列职称评审、认定工作。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参加2024年企业科技人才“千人特训营”项目,面向企业,从全市共选派27名科技人才参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专题班”“人工智能专题班”和“生命健康专题班”三个专题班的培训。
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纳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将科技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探索科技招商新路径,首次在上海举办“亳聚资源 沪通共赢”2024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科创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11项科创产业化项目拟有合作意向。落实《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持续开展科技担保融资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担保产品进一步丰富。亳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完成二期注资,实缴资金达到1.05亿元,已投资项目4个、资金4800万元。科技担保产品合计办理89户,金额4.7亿元。33家企业列入科技部、人民银行批复的2024年科技创新再贷款名单。
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5606905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