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亳州市基层委员会: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助力构建亳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将其列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领域。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六一战略”部署和“4+6+6”产业发展需求,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融入省市联动科技创新一盘棋,聚焦亳州有什么、亳州能做什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抓主抓重,走出一条符合亳州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一、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场景建设,赋能我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智慧中药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升级。在中药材种植阶段,兴禾农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全过程5G物联网追溯项目,自动监测采集中药材生长信息,为科学制定生产措施提供决策支持。在中药饮片加工阶段,建设中药饮片生产信息化追溯系统,入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年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在中药贸易阶段,亳药集团正在积极打造中药材产业电商交易平台,药通网建设中药材价格指数,汇集800多个品种、1600多个品规中药材数据,实现大宗品种全覆盖,年促成交易额超300亿元。招引山东言鼎控股集团、北京盈科瑞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药用植物胚性干细胞工厂等项目,超前布局未来健康医药。二是智慧酿酒实现智能化生产。古井集团建成全国首个“智酿云链全维度白酒酿造管控平台”,融合传统酿造工艺与智能化生产技术,打造酿酒“1+1”生产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古井5G全链接透明工厂新实践。2024年古井集团的“智酿云链全维度白酒酿造管控平台”成功入选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标杆示范场景、获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二等奖。三是智慧农业实现智能化生态。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化数字农业工厂12个、数字农业场景99个。“徽牛云”平台建设智慧牧场等六大功能模块,覆盖93万余头肉牛,推动“养殖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金融化”。“徽牛云”大数据平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系统谋划、精准布局,2025年制定出台《亳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实施方案》,强化场景建设需求征集,组织场景能力对接。立足我市特色,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绿色食品、文化旅游4大优势产业,推进现代物流、康养、政务3大增长极,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具身智能2大未来机遇,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我市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在企业业务流程应用率以及公共服务行业渗透率大幅提升,创设公共服务和行业领域特色场景应用项目不少于20个,引育特色产业垂类模型不少于3个。建成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载体(产业园区)不少于1个。集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30家以上,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产业规模100亿元以上。
三、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对我市“4+6+6”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协同,增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2024年,我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市全年通过认定165家,总量可达45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214家,增速居全省第2位。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和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实现“两清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6.5%、全省第4位,全市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4.7%、居全省第1位,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18.6%、居全省第4位。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做实“‘亳’揽英才智汇药都”人才活动品牌,聚焦我市“4+6”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每年发布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制发“‘亳’揽英才智汇药都”人才亳州行重点活动计划,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学子亳州行”等引才活动,多措并举引才聚才。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融合,常态化赴外开展“双招双引”推介、项目对接等,借助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拓宽引才思路,面向重点高校定向引进人才18名。用好乡情纽带,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建立亳州籍在外重点人才数据库,已入库758人。2025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委人才工作局针对亳州籍在外人才,通过“开展一次调研、建立一本台账、邮寄一封家书、寄送一份乡情、进行一次座谈交流”的“五个一”活动,感召在外优秀人才回报桑梓。我局开展“科研院所企业行”和“产才融合院所行”、2024全国中医药青年人才安徽行、2024长三角高校青年人才亳州行等活动,招引高层次人才49人,与高校院所企业达成引智合作协议61项,选派5名高校教授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五、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招商,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纳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将科技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探索科技招商新路径,首次在上海举办“亳聚资源 沪通共赢”2024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科创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11项科创产业化项目拟有合作意向。亳州含量无忧中药材检测有限公司“含挥发油药味的经典名方稳定性关键共性问题研究”获第七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优秀奖。巩固“4+6+6”体系,做大做强“药、酒、农、旅”四大主导产业,1—5月,全市医药制造、白酒、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5%、15.5%、11%,一季度,接待游客984.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74亿元。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实施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工程,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1—5月,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6.6%、4.3%、-5.4%、10%、6.69%、12.3%。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出台《亳州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6+2”细分赛道。强化金融扶持,2025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发展资金1760万元,拟对165家单位兑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奖补。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围绕全市信贷工作短板,听取各银行机构在扩大科技贷款覆盖面、加大对平台项目类贷款投放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截至5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65.94亿元,较年初增加235.24亿元、同比增长7.92%、增幅居全省第12位。我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如药都银行今年推出的科e贷、研e贷,就是为科技型企业助力的信贷产品。2024年,我市科技担产品合计办理89户,金额4.7亿元。其中33家企业列入科技部、人民银行批复的2024年科技创新再贷款名单。今年以来,我市共创新推出16个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可能性。
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5606905
2025年7月16日